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法

·

1 min read

从去年开始,我计划尝试用markdown的格式记录,并从《国富论》开始,一边学习,一边完善自己的电子笔记系统。现在《国富论》已经读完,开始读《人口论》,这期间,渐渐地将笔记格式进行完善,并分享出来和大家交流。

标题与结构

一本书的笔记要写几篇,首先取决于目录的结构。如同《国富论》那种巨著,共有五,每篇分为若干,每章的内容差距就比较大,有的有好多,甚至第五篇里的节,还分有,有的章只有一个主题,因此我就将笔记以篇为基本单位,共分有五个笔记文件。

笔记的文件名,是每一的名字,名则一级标题,是二级标题,最终到三级标题为。md里标题就以#表示。

这里提几个意见

  1. 无论是文件名还是笔记内的标题名,不要用空格和特殊符号,部分md编辑器支持笔记的内链,可以通过标题名体现,如果有空格,则失效;
  2. 文件名最前加上阿拉伯数字加以排序,汉字一二三只能以汉语拼音的顺序排序;
  3. 分隔章节顺序和章节名,可以使用全角符号,比如我用汉语中的顿号。

引用、强调和注释

刚开始写笔记时也比较乱,渐渐地开始有了自己的规则。

引用原文的内容,我的是用``,引用的内容一般是原文直接抄过来,以及原文的定义。不过外文图书翻译本我通常不用这种格式,或者说通过自己组织语言的,不用这种格式,会根据内容重要程度选择是否加粗。

有些书中专业名词,在笔记中显现时,我会强调,或者说加粗(word语),用****,或者某些词放入文中,不加以断句会产生歧义。比如看下面的例子。

资本产生的收益分为两个部分:支付利息的部分;支付利息后的剩余部分。后者多于前者。剩余部分是对利用资本产生的风险进行的补偿,因此,剩余不部分不宜进行征税。

如果不对名词进行强调,再次复习时仍然不容易抓住重点。

如果一本书只是摘抄书中的内容,没有自己的想法,则很难说自己读透了这本书。因此我的读书笔记里多自己的注释,或者对作者的质疑,或者对作者没有解释清楚的内容自行补充。斜体是个不错的选择**。对于打算和其他人分享的读书笔记,还是尽量不要代入太多主观情感,多以客观内容描述。

图示

目前很多编辑器都外链了流程图等简单图示,但更多小众的编辑器还不支持,比如Android平台我就没有找到合适的,目前暂时使用的Mardor支持我所用到的所有功能,除了图示,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。

如果能用其他制图软件作出图片再插入,当然是更完美的方法。为此我买了mindmaster思维导图软件。

分享

我没有想到,自己的圈子里还有很多朋友不用markdown,所以我分享给他们,需要转成所见即所得模式,大多人会更喜欢PDF。现在编辑器都能,或者说至少能转成PDF,但是UI千差万别。不过都是小事,可以自己微调。我感觉比较美观的PDF,是MarkEditor生成的。

或者也可以发布到个人博客里!

其他

在网上也看了不少别的大神的笔记系统,不过大多受限于某一app,此非我所愿。虽然我也明白,app不可能那么容易就死掉,但我还是喜欢自己创作的内容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感觉。